2018-09-28 11:48:02 品牌一號
魏剛在英國學習工作8年后,2009年決定回中國。他告訴記者,他當時非常想回上海,因為他在那學習工作了將近7年,他喜歡上海的"海派文化",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是一個國際大都會,發展機會非常多。魏剛在2010年2月正式回國前拿到了5個知名企業的"0ffer"(錄用通知書),其中上海的有4家,北京的有1家。終他選擇去了一家在北京的央企——國家電網。他說終選擇去國家電網,主要是因為北京的教育資源多,他的兩個小孩在北京相比上海能夠享受更好的教育機會。
魏剛于2010年2月22日到國家電網國際發展公司報道,任職首席財務官。他在國網國際公司主要參與了國家電網收購巴西電網、收購智利銅礦、收購澳大利亞電網,并籌備菲律賓電網IPO上市等國際項目。2013年4月魏剛加入另一家央企中國中化集團,任其旗下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財務部總經理、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副首席財務官等職務。中化化肥是中國大的傳統化肥生產與銷售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在這家企業魏剛正式接觸到了農業,他才發現中國農業,尤其是種植行業在"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方便與國外農業有較大的差距。
,我國農業投入成本高。2015年,中國玉米、稻谷、小麥、大豆、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畝均總成本分別為1083.72元、1202.12元、984.30元、674.71元、2288.44元,分別比美國高出56.05% 、20.82% 、210.42% 、38.44% 、222.84%。中國農業邁入"高成本"時代,農業生產效率與國際競爭力相對下降,來自美國及世界農產品進口增加。
從2009年起,中國玉米畝均總成本超過美國并逐步拉大差距。中國玉米畝均總成本2015年較2001年增長230.52%,遠高于美國49.24%的增幅。盡管中國玉米畝均產量增加到488.81公斤/畝,但比美國仍低30%,美國玉米的土地生產率水平高于中國。中國玉米成本與競爭力優勢的喪失很快體現在國際貿易上。2010年,中國進口玉米大幅增加至157.24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150.18萬噸,2012年達到近年峰值520.71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511.30萬噸,此后幾年在國內玉米庫存高企背景下進口有所下降。
中國小麥畝均總成本2015年較2001年增長了660.66元,增幅204.13%,遠高于美國26.47%的增幅。自2012年以來,中國進口小麥都保持在300萬噸及以上,進口高年份是2013年,總進口達到550.67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382.01萬噸。
中國大豆畝均總成本從2001年至2015年增加210.10%,遠高于美國35.29%的增幅。從2010年起,中國大豆畝均總成本超過美國,并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2015年,美國大豆畝均產量比中國高出54.90%,土地生產率長期高于中國。中國大豆進口已逐年攀升至目前的8000多萬噸。
中國棉花畝均產量比美國高75%,但畝均總成本高出達222.84%。中國棉花進口在2012年達到波峰為513萬噸。
第二,我國農業浪費嚴重。2017年我國化肥年用量6750萬噸(折純),居世界首位,利用率30%左右,低于發達國家20個百分點以上。化肥的浪費非常嚴重,同時也導致了我國土壤大面積被污染。這主要表現在土壤重金屬與有毒元素顯著增加,促進土壤酸化、板結,導致營養失調與硝酸鹽積累,土壤結構破壞,以及微生物活性的降低等,給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由于我國人多地少,為提高產量,施用化肥是大部分農民選擇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施用化肥數量大的國家。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了15公斤/畝的安全上限,我國畝均用肥量在32公斤左右。農戶施肥水平不高是引發農業化肥污染的源泉。
由于傳統施肥方式的不當,也導致了農產品品質下降。傳統的撒施、漫灌施肥方式,加上人工成本的與日俱增,種植戶不可能做到"少量多餐"。此外,測土配肥方式比較落后,市場上流通的決大多數還是預包裝化肥,養分固定。根本不能滿足不同作物、不同時期、不同土壤、不同水質的要求,不能做到精準施肥。此外,加上土壤酸化、板結,作物在需要養分的時候不能充分吸收到養分,作物的抗病性與抗逆性就會降低,作物得病蟲害的概率就會大幅提升,種植戶只能打農藥進行治理。在種植戶種植成本增加的同時,作物的品質也很難得到保證。據《科學周刊》統計,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農藥用在了中國。全球農業生產每年要使用約350萬噸的農藥,其中,中國、美國、阿根廷占到了70%,僅中國就占到了世界農藥使用總量的約一半,2016年中國農藥使用量為190.71萬噸。《科學周刊》根據2005-2009年的數據測算,就每公頃耕地上的農藥使用量而言,美國使用2.2公斤的農藥,法國使用2.9公斤,英國使用3公斤,中國使用10.3公斤,約為美國的4.7倍。在過去20多年里,美國、德國的農藥使用量比較穩定,英國減少了44%,法國減少了38%,日本減少了32%,意大利減少了2 6%,越南減少了24%,中國的農藥使用量增加了136.1%。過去20年,我國大規模使用農藥,各類農產品農殘留超標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不僅威脅食品安全,更通過徑流、滲漏漂移污染土壤和水環境,影響農田生態環境安全,農藥污染耕地土壤面積已經超過了1億畝。同時,這些不被利用的農藥還會通過各種形式影響著其它動植物、甚至是公眾的健康。
第三,我國農業人工成本顯著增加且遠超美國,土地成本逐步上升亦高于美國。隨著中國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谷、小麥、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增幅分別為256.71%、230.27%、261.57%、172.46%、336.07%,成為推高農業成本的主要因素。2015年,玉米、稻谷、小麥、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分別是美國的14.78倍、4.11倍、16.33倍、8.5倍、28.23倍,表明中國勞動生產率遠遠低于美國,這與中國農業機械化程度相對低的事實相契合。
2015年,中國玉米、稻谷、小麥、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占比分別為 43.25%、42.31%、37.02%、31.89%、60.64%,其中,棉花人工成本占比一直高,玉米、稻谷的人工成本占比分別于2012年、2013年超過物質與服務費用占比,成為占比大的生產成本,大豆人工成本構成在2014年超過物質與服務費用占比,不過其低于土地成本占比,小麥人工成本占比接近于物質與服務費用占比。
近年來,農地要素價格逐步上漲。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谷、小麥、大豆、棉花畝均土地成本增幅分別為 510.38%、347.40%、392.43%、503.47%、339.74%;構成分別上升至2015年的22.03%、17.87%、20.29%、38.20%、12.25%。對于租地經營型農業,土地成本占比更高。中國玉米、稻谷、小麥、大豆、棉花畝均土地成本分別比美國高29.86%、34.28%、194.77%、55.45%、200.51%。
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國農業 "雙高"的現象:一是地板高,投入成本不斷提高;二是天花板高,從 2015 年到目前,我國谷物的價格水平,大概要比國際市場平均高出 30% 到 50%,大豆大概高出 40% 到 50%,棉花高出 30% 到 40%,糖高出 60%,肉類,牛羊肉高出 70% 到 80%。而奶類全球平均價格是 1.85 元 / 升,中國的價格是 4.05 元。國內外價格的巨大差異,終導致我國農產品進口比例逐年增加,進一步擠壓了農民的生存空間。
魏剛說,要改變我國農業"雙高"的問題,其中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必須要加大使用新型化肥,尤其是水溶肥的比例,幫助農民降低投入、提高產出。水溶肥料是指幾乎能夠完全溶解于水的含氮、磷、鉀、鈣、鎂、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復合型肥料。與傳統化肥相比,水溶性肥料具有明顯的優勢。它是一種速效性肥料,水溶性好、無殘渣,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葉面直接吸收利用。采用水肥同施,以水帶肥,實現了水肥一體化,它的有效吸收率高出普通化肥一倍多。
魏剛希望大力推廣水溶肥,來幫助農民降低投入成本。經過深思熟慮,他于2015年10月離開中化集團,聯合以色列財團與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了諾貝豐(中國)農業有限公司。在短短不到2年的時間,諾貝豐成為了中國大的高端水溶肥生產企業,產能超過100萬噸。水溶肥有了,魏剛卻發現農民普遍缺乏配套的滴灌設備,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業水肥一體化使用率非常低。
我國"缺水"其實比"缺地"更嚴峻!中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300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l/4,居世界第109位;每公頃平均水資源占有量2.7萬m3,只有世界每公頃平均水平的2/3。由于缺水,農業產量低而不穩。北方地區地表水資源不足導致地下水超采,全國區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積已達8.2萬km2。按現狀用水量統計,全國中等干旱年缺水358億m3。其中農業灌溉缺水300億m3。近年來,北方河流斷流的問題日益突出,黃河斷流的時間及河段愈來愈長。而且,缺水已從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許多地區,水資源的短缺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由于灌溉方式落后,輸水渠道大部分是土渠,加上工程老化失修和配套不全,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僅為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單方水的糧食生產能力只有0.85kg左右,遠低于2kg以上的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水的浪費十分嚴重。
以色列是水肥一體化推廣為成功的國家,其90%以上耕地應用了水肥一體化,澳大利亞于2007年設立100億澳元的國家節水計劃,其中約一半用于發展灌溉設施和水肥一體化。美國是全球微灌面積大的國家,25%的玉米、33%的果樹、60%的馬鈴薯均采用水肥一體化。我國水肥一體化的使用率不到3%。
魏剛說如果水溶肥是"車"的話,滴灌設備(包括噴灌設備)就是"路"。目前中國水肥一體化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礎設備——"路"還沒有修通,也就滴灌設備普及率非常低。基于這樣的考慮,魏剛創建的鼎德華夏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以色列朱迪亞郝爾斯農業科技集團在2017年7月達成協議,決定在中國投資建設一家現代的滴灌設備生產企業——四川菲特能特智能灌溉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來協助中國農業更多地使用質優價廉的水肥一體化設備與系統。
魏剛說只解決農民投入硬件還不行,必須通過身體力行來引領農民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用"標準的投入+專業的服務"來幫助他們降低成本、提高產出,同時生產出品質高的放心農產品銷售給城市居民。魏剛于2016年開始,陸續在其家鄉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東坡區、青神縣等地流轉土地3000余畝種植晚熟柑桔——魏柑。他成立了四川丹棱琨玉瓏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當地政府、國有企業、村集體、農業合作社、種植戶等,在丹棱縣成立農業專業合作聯社,大力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通過"公司+合作聯社+種植戶"的模式,采用五統一,即"統一投入、統一標準、統一服務、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帶動當地20000多畝種植戶走脫貧致富之路。
魏剛在家鄉眉山市的主要區縣還建立鼎德農邦農業服務中心,大力推廣農業綜合服務,即標準的植物營養與植保套餐、先進的水肥一體化設備,以及專業的田間管理服務,并聯合當地銀行,為種植大戶推出農村金融服務,解決他們融資難的問題。魏剛希望通過他的努力,能夠助力家鄉四川的農業早日走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的現代農業之路。
魏剛說,他創建諾貝豐,希望農民多用效果好、利用率高的水溶肥,他創建鼎德華夏農業科技集團,希望能夠大力推廣綜合農業服務,推廣水肥一體化設備與技術,希望農民能夠"投入更少、產出更多、污染更少、利用更多"。他衷心希望能夠為家鄉四川實現"產出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做出更多的貢獻。
采訪結束了,我們發現魏剛回家鄉種魏柑,可能僅僅是他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始。我們默默地祝福他的創業之路早日成功,實現他"'魏'夢不'柑'平凡,立志振興三農"的夢想。
聯系電話:
400 063 9993